70年前,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,人民英雄紀念碑就在天安門廣場奠基。自建成以后,這座雄偉的石碑就成了中國人的精神豐碑,那閃著金光的大字———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,鐫刻著一個民族對人民英雄的敬仰。
為了祖國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安康,無數英雄的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地奉獻著青春、熱血乃至生命。
“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,崇尚英雄,捍衛英雄,學習英雄,關愛英雄……”
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飽含著對英烈的崇高敬意,更宣示著中國人民銘記歷史、開創未來的堅定決心。
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,一個有前途的國家必定崇尚英雄。
在那追求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的烽火歲月里,李大釗面對反動軍閥的絞殺堅信“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”,夏明翰被反動軍警殺害前留下千古名句“砍頭不要緊,只要主義真”,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面前用鮮血詮釋了“生的偉大、死的光榮”……
在新中國的奮斗歷程中,黃繼光、邱少云們用生命詮釋了“誰是最可愛的人”,雷鋒、時傳祥們用一輩子踐行“毫不利己、專門利人”,王進喜、蔣筑英們用拼了命的奉獻讓祖國強大、人民幸福……
在改革開放年代,戰士李向群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英勇獻身,像李曉紅一樣的白衣天使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戰斗中用生命挽救生命,“警界女神警”任長霞在2004年偵破案件途中因公殉職,人民教師譚千秋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用血肉之軀護住四個學生……
在中華民族邁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時代,那些“用熱血去守護、用生命去捍衛”的故事從未間斷……
根據不完全統計,20世紀以來,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中華兒女數以千萬計。他們大多數是共產黨員,大多數離世時風華正茂,然而有名有姓列入烈士英名錄的只有不到200萬。
清風拂松柏,清明祭忠魂。
今天,在追思懷遠的清明時節,我們向他們致敬。
(據新華社電,詳見人民政協網)